English PусскийViệt Nam

24小时热线:0371-86555711

您当前位置:主页 > 产品知识 >

广西某金矿选矿工艺研究

发布日期:2014-09-03 14:14

一、原矿性质

   本区矿床类型主为构造破碎蚀变(花岗斑岩)岩型金矿床,其次为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矿石的主构造有:基质具有细粒花岗、变余花岗的变余斑状结构,斑晶具有显微鳞片变晶结构、自形及半自形粒状变晶结构、他形粒状变晶结构、碎裂结构。
    矿石的主金属矿物为黄铁矿,次为自然金、辉钼矿、黄铜矿,偶见毒砂、辉铋矿、闪锌矿、方铅矿、辉锑矿、辉铜矿、磁铁矿、钛铁矿。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次为绢云母、绿泥石、白云石等,副矿物有金红石、白钛石、电气石、锆石、磷灰石等
   矿石化学成分简单,以Au为主有益元素,其他伴生元素含量不明显,不能达到综合利用的求;矿石中Ag等含量较低,;有害元素主为砷、铜,但其含量很低,对金矿加工冶炼不构成影响。通过镜下鉴定,赋存在花岗斑岩体的矿石中有呈不规则粒状、细脉状及他形粒状的自然金。自然金粒径较粗,偶尔肉眼可见明金,镜下粒径在0.01~0.04mm间,其赋存特征为:
   1、自然金呈细脉状、网脉状,分布于压碎黄铁矿之碎裂纹中或呈不规则粒状赋存于碎裂黄铁矿碎块间,为裂隙金,一般粒径粗,裂隙金所占比例较大。
   2、自然金呈规则粒状分布于黄铁矿及脉石矿物晶粒间或黄铁矿晶粒孔洞及其边缘,为粒隙金,其粒度为细中等,粒隙金所占比例适中。
   3、自然金呈他形粒状或不规则粒状包裹于黄铁矿、辉铜矿或脉石矿物中,为包裹金,粒度大小不等,包裹金所占比例较少

二、选矿试验

    自然金以不规则粒状及细脉状为主,他形粒状次之,自形金粒少见;赋存状态以裂隙金为主,粒隙金和包裹金次之。金的载体以黄铁矿为主,特别是呈脉状、细脉状产出的黄铁矿含自然金多;次为脉石矿物(主为石英),尤其以黄铁矿脉及其两旁之脉石矿物含自然金较多。
    根据矿石性质和一般的选矿生产实践经验,原矿需回收的目的组分为金,样品中金矿物主为自然金和硫化矿物含金,其它有回收价值的伴生元素。根据“能收早收”的原则,选矿试验采用先重选回收自然金,重选尾矿再用浮选回收硫化矿物含金。试验分别得到重选金精矿(自然金)和浮选精矿(含金黄铁矿)两个产品,生产中可分别冶炼处理。
1、磨矿细度及探索试验
   试验采用先重选后浮选流程,进行不同磨矿粒度条件下的探索试验。重选尾矿进行一粗一扫浮选试验,选择磨矿细度为65%较合适。考虑到重选精矿含自然金,故化验品位可能有偏差。从尾矿品位分析,-200目含量65%试验尾矿品位能降得较低,金的总回收率高,同时磨矿细度适中,磨矿成本较低,因此,在以下试验中,磨矿细度取-200目含量65.0%。

2、重选试验
   因自然金的比重较大,根据其特性采用重选富集效果较好,实验室选用摇床重选,重选精矿获得了较理想的指标,达到了“能收早收”的目的。

3、浮选闭路试验
   根据浮选正交试验确定的药剂条件,对重选尾矿进行实验室模拟闭路浮选试验,中矿顺序返回。

三、设计工艺流程的确定

    该矿山原矿块度<350mm,采用两段一闭路碎矿,一段闭路磨矿流程。原矿经粗碎筛分,筛上产品进入细碎,细碎产品返回筛分;筛下产品进入磨矿。终碎矿产品粒度为-15mm。-15mm矿石进入磨机,磨机排矿进入螺旋分级机。分级机返砂返回磨机,溢流进入浮选工段。
   自然金具有良好的可浮性,易于被黄药类捕收剂浮出;主载金矿物黄铁矿也易于被黄药类捕收剂浮出。在生产过程中,磨矿细度达到程度,含金硫化矿或自然金暴露出来,采用浮选均有可能将其选出;而且试验报告中摇床重选的金精矿品位150g/t,达不到直接生产合质金的求。根据本矿山规模和矿石性质等特点,由于重选流程只起到提前回收粗颗粒自然金的作用,对金精矿的总回收率不起决定性作用,故结合矿山实际,在设计中取消重选。
   在保证工艺指标的前提下,本着简化工艺流程、节约金矿选矿设备等投资的原则,确定采用“一粗二精二扫”的浮选流程。因此本次设计产品方案为单一的浮选金精矿。工艺流程采用两段一闭路破碎、一段闭路磨矿、一粗二精二扫的单一浮选流程。

四、结语

   1、此矿山设计采用两段一闭路碎矿、一段闭路磨矿、单一浮选流程,预留重选设备的位置,以便在将来矿石性质发生变化时,可增加重选设备回收大颗粒自然金。
    2、在保证工艺指标的前提下,本着简化工艺流程、节约投资的原则,本设计采用“一粗二精二扫”的浮选流程,浮选金精矿产率4.27%,精矿品位62g/t,回收率达到92%,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上一篇:砂金矿常用的选矿方法
下一篇:难处理金矿的概念以及类型和预处理工艺